《在沙漠中心》教案设计
——沙港中学叶鹏辉
教学目标:
1、 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,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。
2、 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,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。
3、 体味生命的意义,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;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,学会生存,积极、乐观地面对人生。
教学重点: 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,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。
教学难点: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,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。
教学方法:
多媒体教学、分小组合作探究
一、导入新课
二、作者简介,检查预习
三、整体感知课文
1、快速阅读课文。
2、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了解到了哪些信息?
3、用一句话概括文意。(文章写“我”和战友在利比亚沙漠的一场遇险。)
四、合作探究
向度一:请同学们找一找,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?在这些困难中,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?
向度二: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,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?
向度三: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、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、乐观的呢?(从文中找出答案)
向度四:古人云:死有重于泰山,轻于鸿毛。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?那他是为了什么呢?
五、课堂小结,板书
6、课外延伸
有人说,探险是毫无意义的,搞不好还有生命危险,是对生命的轻蔑,纯属愚蠢之举。作者曾在《人类的大地》中说:“他的伟大,在于他有责任感······他手中掌握着他们的痛苦和欢乐,对他应参与的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。在他的工作范围以内,也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。”对这两种观点,围绕“冒险:是愚蠢,还是壮举?”谈谈你的看法。
7、课外作业
收集探险名言及探险故事与同学交流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